标签: 读后感

读了《京都流年》

京都流年

建议配合这个 BGM 食用:
Kuwo

上次去书店闲逛,偶然发现了这么一本书,觉得还挺有趣的,于是就顺手买了下来。恰好在玩的手游《阴阳师》也是以平安时期的日本为背景的游戏,就顺手进去研究了一下。
当然,读完了之后最大的印象还是青岛大学的尤海燕教授。奈良本这个家伙真的是在用心写作啊,放荡不羁以至于被译者各种勘误。
书分了四章,具体的内容不想展开来谈。不过,我想说点其他的。比如,我很喜欢的是作者的内容组织方式。虽然“由浅入深”是一个基本的叙事方法,但是由建筑、风景深入到它们的来源,并由来源深入到它们背后的人,真的是让人看起来就停不下来。
也可能是我比较喜欢这种风格吧。
说是很喜欢看,前前后后也花了快两个月的时间才把它完全看完。平安京时代日本出产的不只是吟游诗人,更多的是看似入世实则出世的人。从唐(更早一点说可以是三国末年)开始到明治维新这么多年,来自诸朝、欧美等地的文化混杂,加上这个国家原始积累之后的文化产出,造就了这么一方奇怪的水土和人。
换句话说,这就是日本的美学来源吧。
而且,这么一个起源于外国,并混杂了世界各地文化的民族,对自己文化的自信程度也远超我们。而且,他们自信的结果我们也能从他们输出的各种文化产品里面略知一二。 90 后这一代人没有不受日本文化影响的,更早一点通过质量过硬的商品流入到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的“强国日本”印象,更是影响了几辈人。不知道现在还在抱着《弟子规》当作国学传统的投机者们觉不觉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多么的可笑。
接着说说为什么看了快两个月吧。作者老爷子是个游历四方的人,因此在介绍他所熟知的领域的时候,喜欢在一句话里面塞下多达几个甚至十几个的名词。每一个名词都值得我们打开搜索引擎,然后仔细学习好久。挺久没这么认真地看书了,有点累。看完之后发现这本书是作者在立命馆大学任教的时候一门课的课本,不禁对他的学生们暗暗表示起了同情。
总之,是本很好玩的书。作者本人是个日本有名的“在野历史学家”,非正统的历史书,只要不涉及到立场和意识形态问题(论述),看看还是很好玩的。